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赵巷镇
赵巷镇位于太湖流域下游,黄浦江上游,青浦区的东部。北纬31°09',东径120°01'。东与徐泾镇相依,南与松江区的泗泾镇、佘山镇交界,西与夏阳街道、青东农场毗邻,北与香花桥街道、重固镇、华新镇接壤。全境面积约4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在赵巷镇南,距青浦城区约八公里。沪青平公路横穿全境,把全镇疆土分为两半。新通波塘、通波塘、崧泽塘三条大河纵贯南北,淀浦河横亘东西。
赵巷镇 - 人口区划
赵巷镇
至2006年末,全镇居住总人口64707人,常住人口50144人,户籍总户数7316户、户籍人口22994人。赵巷镇下辖8个村委会,分别是南崧、方夏、和睦、垂姚、沈径塘、中步、崧泽、金汇,4个居民委员会分别是新镇居委会、赵巷居委会、北崧居委会、金葫芦居委会,另有7家集体性质镇级公司。
赵巷镇 - 取得成绩
赵巷镇
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被命名为崧泽文化遗址所在地就在赵巷镇境内,当地出土的石器、玉器、陶器等大量珍贵文物,经考证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上海人最早的祖先在这里,上海人的根也在这里。近年来,赵巷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至今已经拥有在地工业企业485家,其中规模型以上企业67家,三资企业31家,私营企业28家,注册型企业4000多家。拥有上海市规模最大的民营经济区--上海新城经济区;拥有上海市郊规模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上海教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品牌;拥有市郊特色商贸商务区--我镇服务业一个发展亮点。与此同时,全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上海市一级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及全国文明镇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曾亲临赵巷镇视察,温家宝、黄菊、徐匡迪等中央和市领导也曾多次来这里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994年9月在视察中曾欣然题词"赵巷地理位置不错,发展经济有条件",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不断前进。
赵巷镇 - 自然环境
赵巷镇
赵巷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沿海季风区,是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灌溉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现代公路网络发达,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气温:赵巷镇位于季风型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虽春秋两季稍短于夏冬,但严寒酷暑时间不长。每年12月-次年2月初,天气最冷。最低温度平均为3.7度,最冷时曾下降到零下10度左右。6月-8月下旬天气最热,最高温度平均为27.3度,最热时曾达到40度以上。年平均温度约在15度左右。
降雨:本镇雨量充沛,初夏有梅雨,盛夏有雷、阵雨,春秋季有连绵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044.7毫米左右。全年雨量分配大致是:春季3-5月约占24%,夏季6-8月约占41%,秋季9-11月约占23%,冬季12-2月占12%。7月份降水量最大,平均在290毫米左右。12月份降水量最小,平均在23毫米左右。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下旬。据记载1973年3-5月三次春雨期降雨总天数达35天。1982年8月中旬-10月下旬三次秋雨期降雨总天数达20天。梅雨持续期最长的是1977年,达45天。本镇地势低,因而不怕缺水,只怕多雨,一般少雨年份,常出现暖冬,往往是农业的丰收年。
赵巷镇
河流:赵巷镇是水网地区,境内河道纵横,水面广阔,灌溉便利,水质优良。全镇现有河流118条,计水面面积6776亩,池塘227只,计水面面积851亩,合计水面面积7627亩,占耕地面积的17.1%。境内主要河流有七条,"横三竖四",即:淀浦河、林密泾、大田泾、新通波塘、新胜泾河、通波塘、崧泽塘,其中最大的是淀浦河。
物产:赵巷系鱼米之乡,自然条件良好,闻名遐迩。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赵巷物产品种日益增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作物有粮食、油菜、棉花等数十种,还有蔬菜、花卉等。畜禽也品种繁多。其他类有向日葵、蓖麻、芦栗、白木耳等。
赵巷镇 - 生态资源
赵巷镇
赵巷镇域南部的北竿山属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上海市内陆地区面积最大,鸟类集聚数量最多、最具有观赏性的生态保护区。有700多种植物,是上海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同时,北竿山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鸟类38种,隶属7目16科。其中黄嘴白鹭、赤腹鹰等5种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北竿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点和2015年前待建的上海8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在2004年4月上海市政府编制的《上海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也为北竿山鸟类自然保护区明确提出了建设目标、规划和对策。
赵巷镇 - 未来规划
赵巷镇
原赵巷镇总体规划(2003-2020)所确定的镇域结构为"一城二园三村四景五脉";即根据镇域产业和功能布局,形成镇区--中心村的二级村镇体系结构,并配以两个特色功能园区。现状赵巷镇镇区向北发展,形成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在镇域东侧和南侧分别形成物流市场园区和特色居住区;依托旅游景观资源,在镇域内规划四个旅游景观区;同时在镇域内规划三个现代农民居住中心村和五个功能脉。最新规划对镇域结构进行以下调整:根据上海市1996城乡体系规划及青浦区1870城乡体系规划,赵巷镇中心村由原来总体规划确定的3个调整为4个。原镇域结构规划所反映的内容更多体现为镇域城镇功能分区的内容,本次规划更加注重农用地的功能布局及中心村体系,因此,本次规划提出"一镇三区四片"的功能结构布局。
一镇:现状赵巷镇区向北发展,形成全镇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三区:指镇区东北面的城镇远景发展区、镇域东部的超级商贸区以及特色居住区。四片:指镇域西南部的农业生产片区、北部农业生产片区、东部农业生产片区和中部生态片林。将农业生产片区进行细分,其中包含"四个中心,六个生产基地"。四个中心指未来赵巷镇将形成四个农民集中居住点,配备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起到服务村域范围内农业生产生活的中心作用。六个产业基地指农业生产的重点项目,突出优势农业,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分别为:崧泽的设施粮田生产基地,中步的枇杷种植基地,方夏的经济林种植基地和设施粮田生产基地,以及沈泾塘的枇杷种植基地和特色水产生产基地。中部生态片林沿沪青平公路和沪青平高速两侧布置,宽度为100-500米。
赵巷镇 - 文化综述
赵巷镇
赵巷镇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灿烂,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赵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利用创建文明镇的契机,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措施积极促进全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全镇各项文化事业呈现快速、良性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新格局。
崧泽文化是赵巷悠久历史的见证。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被命名为崧泽文化遗址所在地就在赵巷镇境内,当地出土的石器、玉器、陶器等大量珍贵文物,经考证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上海人最早的祖先在这里,上海人的根也在这里。赵巷田歌作为本镇的文化品牌,是崧泽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赵巷乡土文化的代表。赵巷田歌是农民在田间劳动时唱的一种歌,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既能抒发愁情,又能解除疲劳,又能陶冶性情,因此代代相传,流传甚广。赵巷田歌作为文化“一镇一品”得到了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经费、人员、组织上都给予保证。
赵巷镇
近年来,随着赵巷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镇率逐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城镇居民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现。为进一步繁荣赵巷镇的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品牌,凸现区位优势,同时,在居民中倡导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引导他们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赵巷镇党委和政府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市政府关于“十五期间”100个社区文化中心实施工程计划,优先安排、优先规划、优先落实,在原有健身苑、广播站和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造寓文化、教育、培训、体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教育中心。赵巷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2004年市府实事工程之一,也是青浦区政府和赵巷镇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之一,2004年初开始实施工程改建,于2005年6月5日正式落成使用。05年以来,赵巷镇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平台,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既加强了队伍和文化阵地的建设,也形成了新的文化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坚持“科教兴镇”的战略目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投入,创新模式,按照“布局园区化,管理集团化”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小、幼、成教育园区,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规范化管理,努力创造赵巷特有的教育品牌。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和魅力的体现,是品牌建设的内核。赵巷的各级学校从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赵巷镇 - 崧泽文化
赵巷镇
根据考古,青浦区境于7000年前已经成陆,现在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崧泽于1958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族文化和以余姚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崧泽于6000年前,人们谋生已由极为原始的渔猎采摘转为以畜牧和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了。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锄耕进入犁耕,已由使用原始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转为以使用比较精制的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从发现的出土稻谷和稻叶看来,崧泽6000多年前就能人工培植粳稻、籼稻,这时可以制造多种形状、多种用途的陶制鼎。在崧泽发现的两口6000多年前的马家家族文化水井,均为直筒,井壁光滑,水源丰富,遗有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井。工艺也较先进,其形制沿用至今。不少墓地陪葬品质精量大,丰富多彩,这都表示6000年前的崧泽人生产、生活、文化发展已达到一定阶段。
赵巷镇
根据考古,青浦区境于7000年前已经成陆,现在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崧泽于1958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族文化和以余姚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崧泽于6000年前,人们谋生已由极为原始的渔猎采摘转为以畜牧和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了。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锄耕进入犁耕,已由使用原始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转为以使用比较精制的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从发现的出土稻谷和稻叶看来,崧泽6000多年前就能人工培植粳稻、籼稻,这时可以制造多种形状、多种用途的陶制鼎。
在崧泽发现的两口6000多年前的马家家族文化水井,均为直筒,井壁光滑,水源丰富,遗有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井。工艺也较先进,其形制沿用至今。不少墓地陪葬品质精量大,丰富多彩,这都表示6000年前的崧泽人生产、生活、文化发展已达到一定阶段。
赵巷镇 - 社区文化
赵巷镇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赵巷镇有着六千年崧泽古文化的历史积淀,群众文化基础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赵巷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镇率逐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城镇居民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现。为进一步繁荣赵巷镇的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品牌,凸现区位优势,同时,在居民中倡导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引导他们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赵巷镇党委和政府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市政府关于"十五期间"100个社区文化中心实施工程计划,优先安排、优先规划、优先落实,在原有健身苑、广播站和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造寓文化、教育、培训、体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教育中心。
赵巷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2004年市府实事工程之一,也是青浦区政府和赵巷镇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之一,2004年初开始实施工程改建,于2005年6月5日正式落成使用。中心总占地面积2699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0067平方米,总投资近四千多万元。在功能布置上,中心共设置了文化体育活动、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办公配套设施等四大类、二十六个项目,是一座以公益性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文化活动设施。在中心的室内,设有健身、娱乐、学习、阅览、培训、表演和信息苑、多功能演示等20多个活动室,功能十分完备,室外还建有网球场、门球场、健身苑等。居民不用出社区,便能在这里享受"一站式"服务。同时,活动中心还把"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和市民体质监测站也纳入了管理范畴。
赵巷镇
新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以后,立即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喜爱。每天天还蒙蒙亮,健身区内就已经有居民在器材上舒展筋骨了。多功能篮球(网球)场上,年轻的小伙分成两队,热火朝天地拼杀着,直到天色黑尽,还能看到他们矫健的英姿。改造一新的门球场上,老年门球队的队员们总是全副武装,精湛的球技不时赢来旁人的阵阵喝彩,他们还不时地边练边交流着各自的心得。室内的健身房内,伴随着激情的音乐,前来健身的居民正在教练的指导下或跑步、或划船,挥汗如雨也心甘情愿。在东方信息苑的机房里,前来充电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许多年轻人,他们正安静地查阅着各种资料,不时,还会来一场有益的小型游戏。
赵巷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切实履行公益性文化服务职能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管理经营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开展经营性服务。在探索中,赵巷镇政府坚持了两个保留:一是保留职能,即活动中心始终坚持以公益性文化服务为主。二是保留阵地,运用现有现代化文化设施和资源,精心组织,有声有色地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致力建设赵巷文化大镇。活动中心在建设使用至今半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全镇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赵巷镇
05年以来,赵巷镇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平台,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既加强了队伍和文化阵地的建设,也形成了新的文化工作格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向居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同时,还进行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和发展,探索文化产业运行模式。中心建成以后,经多次商榷,赵巷镇政府和上海锦辉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签定了委托经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协议,和地方政府一起,共同建设赵巷大文化。政府在有限持续的支持扶植下,帮助锦辉公司扩建文化平台,整合优质资源,确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文化性、公益性、开放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实现利益和价值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乡镇文化的层次和品位,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能力。
在经营性文化服务方面,目前锦辉公司已经正常运作了运动休闲俱乐部,开设了锦辉艺校赵巷分校。运动休闲俱乐部拥有进口及国产先进健身设备共46套、国产先进体能测试设备10套。分4个健身区域、2个美容美体区域、2个休闲吧和2个沐浴间。俱乐部聘请了专业健身教练、专业形体教练6名,具有日接待会员200人的能力。俱乐部采用会员卡销售的方式发展会员,开设以来,已经拥有固定会员近百名。
赵巷镇
锦辉艺校是一所集艺术与实践为一体的业余艺校,开设古筝、钢琴、声乐、舞蹈、跆拳道和书法等课程。艺校拥有专业教室8间,其中有160平方米的练功舞蹈教室,以及各类西洋、民族乐器45件,各类专职教师5名,并有著名艺术家担任艺校艺术顾问。艺校的开设,为赵巷地区的居民及少年儿童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才艺、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赵巷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进一步结合自身特色,掌握居民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为全区的文化活动提供经验。
图书馆:赵巷图书馆坐落于赵华路507号,社区文体中心2号楼的1层和2层,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设有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外借室;少儿阅览室、低幼儿早教室;社区信息苑;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拥有28000册各类图书,120多种各类期刊;70多种报刊。赵巷图书馆每周对外开放时间56小时;一次能接待上百名读者,每天可接待几百名读者。不同的主题服务,将为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要求的居民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赵巷社区图书馆以优雅的阅览环境和丰富的藏书量为每一位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览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新的学习和休闲的场所。